廉政时评
永葆共产党人公仆本色
我们党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,要求党员干部做人民的勤务员,不可摆“官谱”、抖“官威”、做“官老爷”。罗荣桓同志在任总政治部主任时,曾对机关的同志讲:“不要以为你很高,这种高是因为你骑的马高。下了马,该多高还多高。”诚哉斯言,当了“官”,貌似自己高了,实则是所坐的位置变了、所处的岗位变了。如果因此自视甚高、任性妄为,党和人民还可以把他“拉”下来。
树牢公仆意识、常思“下马”之后有多高,是对自身地位和权力来源的清醒认知。党员干部无论位置多高、权力多大,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,这是权位的本源。关于这一点,陈毅同志有诗云:“第一想到不忘本,来自人民莫作恶。第二想到党培养,无党岂能有所作?第三想到衣食住,若无人民岂能活?”句句都是在淡化自身,突出党和人民的主体性。无独有偶,陈云同志在革命、建设、改革过程中屡次建功,却从不把功劳记在个人名下。他说:“我们的功劳是哪里来的?头一件,老百姓要革命。我们是党员,在党的领导下,适合老百姓的要求,做了一点事,如此而已,一点不能骄傲。”“任何人离开了人民,离开了党,一件事也做不出来。”
树牢公仆意识、常思“下马”之后有多高,是在告诫党员干部要以平常心看待自己,把自己当作人民群众中的一员,任何时候都不要脱离群众、高高在上,都不能搞特权。在这方面,朱德同志为我们树立了典范。井冈山时期,为了解决山上紧迫的粮食问题,朱德经常穿双草鞋,戴斗笠,与战士们一样下山挑粮。战士们看他工作那么忙,都劝他不要挑粮了,并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。可朱德自己动手又做了根新扁担,并在上面刻了“朱德记”三个字,重新加入挑粮队伍……朱德不摆架子、不搞特权,始终以普通士兵和劳动人民的一员自居,赢得人民的尊敬。在他60岁生日时,董必武为他赋诗一首:“骨头生若铁般硬,胸次真如海洋宽。要作主人不作客,甘为民仆耻为官。”朱德和诗答谢:“耕者有田风俗厚,仁人施政法刑宽。实行民主真行宪,只见公仆不见官。”
“甘为民仆耻为官”与“只见公仆不见官”表达的都是不忘根本、躬身为民的谦卑情怀。俗话说,做官不可太像“官”,说的就是要忘掉“官帽”,多从“马”上下来,到百姓中走走看看问问。走村串户,能摸清百姓的安危冷暖;深入田间,能找到自己的根在哪里;脚踩泥土,能认清自身究竟“有多高”。
放低“身架”,才能赢得“爱戴”。党员干部当深悟“自高必危,自满必溢”的道理,自觉摒弃“官升脾气涨、官高胆子大”的做派,常问问“我从哪里来,要到哪里去”,弄清“我是谁、为了谁、依靠谁”这个根本问题,多到群众中“接地气”“学本领”,多用手中的权力为群众谋福祉,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,永葆共产党人的公仆本色。(于云波)